客家服饰,大襟衫与围兜 客家服饰图片

首页 > 服饰 > 正文 2018-06-02

  客家妇女的服饰基本上是大襟衫,且以蓝、白色为主。穿在身上线条清晰,自有一种美感。

  大襟衫是我国古代主要的一种服饰。古时的服装主要有两个类型,一种是上衣下裳,一种是衣裳连属,而大襟衫,正是衣裳连属服饰的演变。

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便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体的服饰,名曰“深衣”。《礼记·深衣》载汉郑玄注云:“名曰深衣者,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。”唐·孔颖达正其义为:“所以此深衣者,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,此深衣衣裳相连,被体深邃,故谓之深衣。”关于深衣的形制,《礼记·玉藻》中载:“朝玄端,夕深衣。深衣三祛,缝齐倍要,衽当旁,袂可以回肘,长中继二尺,袷二寸,祛尺二寸,缘广寸半。”此中的“衽”又作“褛”,它的本义是指衣襟。《方言》载:“褛谓之衽。”晋·郭璞注曰:“衣襟也。”由于衣服的领子多开在前片,并且是斜开在一侧的,所以就称其为大襟,古时称其为“曲裙深衣。”现代客家妇女所穿的大襟衫与古代“曲裙深衣”的最大区别就在大襟衫短了,它只是作为“衣”而出现,而古代的“裳”已演变成裤子了。当然这个过程是复杂的,也不容一一细说。

  客家妇女在服饰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,就是每个人的胸前都戴有一块“围兜”。

  围兜一般是蓝色或黑色,其形同古钟,围兜上半部用白布做衣,在上面绣上各种各样的花纹,以表示自己的心灵手巧,两端用一根银链相接,套挂在脖子上,中间亦用布带或银链绑在腰上。若是遇到庙会、圩日,客家妇女都会戴上自己精心绣制的围兜前去参加。

  这个习俗的产生,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:大约是唐代,石碧有姐弟二人相依为命,姐姐非常聪明能干,主持着里里外外的家务事,弟弟则是种田的一把好手,生活也过得去。一天,弟弟在稻田里翻禾根时,迎面碰到骑马而来的罗隐先生,他问弟弟:“锄落劈劈卜卜,一天能挖几多丛?”弟弟一时答不上,便回家问姐姐,姐姐便告诉他。他回去对先生说:“马蹄达达嘀嘀,一天能踏多少迹?”罗隐一听吓了一跳,反而考起我来了,就问弟弟是谁教的,弟弟据实回答,罗隐就央他同去找姐姐。来到这家门口,只见一位年青美貌的女子正向门外走,心知便是此人,立即下马。但是,一脚站在地上,一脚仍踩在马鞍上,信口问道:“大姐,你看我是要上马,还是要下马?”姐姐一听,立即止住脚步,一脚跨在门槛外,一脚留在门槛里,亦开口问道:“先生,你说我是要出门,还是要进门?”。罗隐十分佩服姑娘的机灵和聪明,就送给她一块布,姑娘就把这块布精心制作成一条很合体的围兜系在身上。从此,客家妇女就有了系围兜的习俗,因为那是聪明的象征。



推荐访问:客家服饰图片

上一篇客家服饰,客家“花笠”探源

下一篇仫佬族服饰防老衣,仫佬族上了50岁的人旧时要做防老衣

服饰推荐文章

服饰热门文章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