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官服介绍:最为庞杂也最为繁褥 清代官服补子

首页 > 服饰 > 正文 2018-05-17

  服装作为一种文化和象征,从来没有在哪一个朝代像在清代表现得那样的强烈,由于建立清朝的满族也是少数民族,他们在入主中原之后,便将服饰视为自己统治的一种政治象征而令汉人接受,改服其满族服饰,遵照其习俗。清朝统治者甚至规定了极其严酷的 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政策,强迫汉人削发易服。在清王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间发生的许多次起义战争,也大多以易服蓄发为反抗标志的。而清王朝也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旧制,绝不作轻易改动,清代所形成的服饰形制(见彩图64),最为庞杂也最为繁褥,在形式上也最为丑陋。

  图64 清代服饰

  清代虽然废除了明代的汉人服饰,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沿用了前代的形制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官服上的 “补子”。

  清代官吏的服饰与中国历史上的服饰有着明显的不同,它的种类繁多,仅冠就有朝冠、吉服冠、常服冠;、行冠、雨冠等等的区别,根据其顶戴花翎就可以区分出官职品级的差别,一个官员被摘去了顶戴花翎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官衔。冠的顶依品位分为: 一品红宝石,二品珊瑚,三品蓝宝石,四品青金石,五品水晶,六品砗磲,七品素金,八品镂花阴文金顶,九品镂花阳文金顶,无品级者可以戴冠但无顶珠。在冠后插有羽翎枝,六品以下用蓝翎,五品以上用花翎。冠顶得严格按品级戴用,不得僭越,冠下还得拖着一条猪尾巴似的发辫。

  朝服也有多种,大抵有朝服、衮服、补服、公服、龙袍、蟒袍、常服袍、行袍、行裳、行褂、马褂等等的区别,其中自亲王以下都有补服,因为这种服装的前后各缀有一块绣有纹饰的图案而得名,这也是区别官阶等级的重要标识。其中皇子、亲王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的补服用石青色,用圆形的补子,绣龙或蟒; 亲王以下的文武百官则用方形的补子,其纹饰是文禽武兽,具体区别如下: 文一品仙鹤,文二品锦鸡,文三品孔雀,文四品云雁,文五品白鹇,文六品鹭鸶,文七品鸡束,文八品鹌鹑,文九品练雀; 武一品麒麟,武二品狮子,武三品豹,武四品虎,武五品熊,武六品彪,武七品、武八品都是犀牛,武九品海马。这样一些内容繁杂的纹饰被缀于官员的背上,等于是被贴上了一个官阶的标签,看似等级森然,其实体现了清代官僚制度已繁祷到了一种腐朽的地步。而且这些纹饰布满了全身,繁琐而复杂,花团锦簇,疏密不分,早已失却了宋明服饰的那种简洁明快,加上颈上缀下的一百零八颗朝珠、早已失却其战斗作用的马蹄箭袖、行走不便的粉底朝靴,总体上给人以一种臃肿不灵的感觉。当一种服装的象征意义被强调到了极点时,它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就被大大地减弱了。



推荐访问:清代官服补子

上一篇元代妇女姑姑冠:一种极高贵的冠饰,只有帝王将相才可佩戴

下一篇清代凤冠霞帔:古代皇帝后妃和朝廷命妇所专用的一种礼服

服饰推荐文章

服饰热门文章

推荐内容